一、為什么選擇德國留學?
(一)德國優勢
* 德國擁有世界好的教育資源和世界教學質量。德國教育體系嚴謹且多樣化,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完善的社會保障、嚴格的稅收制度保證了無論是一名工廠員工,還是大型企業高管,子女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德國高等教育:即是我們熟知的大學,主要分為三個類別:
①綜合性大學(Universit?t):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強調系統理論知識的高等院校。此類院校可授予本科、碩士及博士學位。
②高等專業學院(Fachhochschule):偏重于實踐應用教育,學生通過4-5年的專業學習,可取得高等專業學院畢業文憑。
③藝術院校(Kunsthochschule):專門針對藝術類學生的院校,其中包括音樂學院、戲劇學院和電影學院等。
德國有11所精英大學,這11所大學來源于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德國科學基金會發起的德國大學“卓越計劃”(Exzellenzinitiative)。該計劃資助的大學被稱作精英大學(Eliteuniversit?t),這也是德國政府頭一次明確提出打破高等教育均質化的教育政策。德國具有多所國際大學,其中包括亞琛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不萊梅大學;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圖賓根大學。
綜合來看,德國的教育體系相對國內更為嚴謹復雜,這也是注重因材施教的必然結果。畢竟德國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試,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
* 德國教學沒有統一教材。教授是根據身邊環境,依據當前科技調整教學內容,針對性還很強,這樣能讓冷門、偏科的專業更有可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 德國大學有百分之12的學生來自全球各地。在這里你更容易接觸到各國不同文化,很大的促進自身學識、閱歷的提升,將來在適應國際交流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 德國大學是免費的。相對來說經濟壓力比較小,而且學生福利都不錯。很多東西對學生身份都是半價,甚至是免費的。
* 在德國上學允許學生打工的。很多國外的學生來德國不僅可以賺到自己的生活費,還可以通過勞作積累社會經驗,加強語言特別是口語的鍛煉。
* 在德國上大學是有著寬進嚴出的政策,嚴格把關畢業生的質量。奉勸只想混文憑的同學,不要選擇德國來留學。
二、為什么德國可以培養出好的技術類人才?
(一)社會地位及認可度高。在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里,公務員等于鐵飯碗,但是在國際市場上能做到30%以上商品沒有競爭對手的制造強國--德國來說,技術人員比公務員的地位還要高。
我國工業GDP占全球排名第一,但是從制造業競爭力來看,我們的優勢還集中在中低端制作環節,我們的中高端科技還遠遠落后于很多國家。因此,我國向德國看齊,愈加注重技術類人才培養,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為當下我們高端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適宜空間,只要有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 區別于我國的教育模式。德國的中學并非簡單的文理分科,德國的中學分文理中學、實驗中學和職業預科。區別就是把喜歡理論研究的、喜歡動手的和有某些職業傾向的分開。學生的興趣在哪里,就重點培養哪里。
* 理論與實際高度結合。對于德國的職業教育培訓并不是在課外花錢辦一個培訓班,而是在學校里面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直接去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里面進行實習培訓,跟著老師傅帶著薪資干活。
* 專人負責德企學徒部門。一方面監督學徒是否認真學習技能,另一方面也檢查老師傅是否認真教學。經過三年的職業教育培訓,大家都需要通過考核成為合格的技術人員。相對大學畢業的工程師,理論知識少了一點,但是動手能力會更強,更加熟悉企業產品運作流程。如照片展示,這輛BMV跑車全是學生們親手組裝。
* 注重企業文化情感傳承。對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的企業來說,這些畢業生就像他們懷胎36個月孕育出來的孩子一樣有感情,對于已經在企業里實際操作三年的學生來說,對于栽培他們的企業同樣有著深厚的感情,且對工作待遇相當滿意,畢業后大多數直接會選擇留在企業里工作一輩子。
*良性循環的供需模式。學校 ~ 學生 ~ 企業,三者形成牢固互需模式的鐵三角關系。